欢迎光临九江旅游政务网!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旅游规划
2010年全市旅游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0-02-20 15:31:00 作者: 来源: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继续围绕市委“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的主战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策应建设旅游产业大省战略,找准旅游业发展定位。深入推进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就业创业和培训、旅游产业链条延伸、旅游品牌打造、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六大计划”。 

  全市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是:接待入境旅游者24.2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外汇收入8585万美元,同比增长11.5%;接待国内旅游者173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1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实现旅游总收入1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 

  在具体实施中,突出两个重点(鄱阳湖生态旅游、乡村游),做好两个对接(对接上海世博会、对接武广高铁),开好两个大会(世界名山大会、世界名湖大会),拓展两大市场(国内拓西北、境外拓日韩),办好两个比赛(全国导游讲九江大赛、餐饮服务技能大赛),做精六条旅游线路,为后工业化时代旅游产业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抢抓发展机遇,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推进旅游产业配套升级 

  协助省里相关部门编制《鄱阳湖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线路建设详规》、《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不同类型的省级规划。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实现“水”、“岸”呼应联动,凸显“观光游览”、“避暑度假”、“宗教文化”、“休闲养生”、“运动康体”、“体验娱乐”、“科考探险”等品牌,打造特色旅游区。大力提升已开放景区的品质、档次,加快沿湖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步伐,编排环鄱阳湖系列精品旅游线路并推广实施,着力宣传推介鄱阳湖大景区旅游品牌,努力将鄱阳湖生态旅游区打造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促进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大融合 

  全面贯彻落实《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突出乡村自然生态和各地历史文化特色,抓好环庐山风景区乡村旅游圈、沿庐山西海乡村旅游带和环鄱阳湖乡村旅游片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已创建的旅游强乡镇和特色旅游示范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指导,鼓励条件成熟的乡镇积极创评省级和国家级特色旅游示范点,合理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指导,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规范服务水平。加快乡村旅游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开发互动性、参与性乡村旅游项目,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乡村旅游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融合,探索以旅助农、以旅兴农、以旅富农、农旅互动的新型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三、丰富营销手段,继续强化旅游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旅游品牌的影响 

  用好用活旅游促销基金,抢抓世博会在上海召开、武广高速铁路开通的良好契机,出台有针对性的营销举措,东、西双向出击,承接特定客源。主动对接武汉、重庆等地长江游船业务,洽谈北京、青岛、大连等地的专列或包机旅游业务,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客源市场。国内重点开拓东北、西北远程盲点市场,炒热南方冬季旅游客源市场。入境市场重点拓展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境外客源市场。举办第二届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和首届中国鄱阳湖世界名湖大会,打响九江世界名山、名湖的品牌。推进A级景区、旅游星级厕所的创评工作,加快精品线路建设,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旅游信息网络,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平台开展形象宣传,提升九江旅游整体品牌形象,扩大九江旅游知名度。 

  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旅游招商引资,继续完善各项旅游服务设施 

  组织编制《九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开展鄱阳湖生态旅游区、环庐山旅游圈、庐山西海风景区等重点景区旅游招商引资,进一步挖掘包装一批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等特色项目。拓展招商领域,利用各种招商平台,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旅游景区开发经营、旅行社、旅游运输、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项目招商,努力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着重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庐山东林大佛、西海旅游高速、中信集团整体开发西海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庐山旅游直升机和庐山北山园门项目服务工作。使我市旅游产业从单纯景区门票经营型向项目经营型转变,从单一景区开发型向要素产业集群型转变,推动优势旅游资源、旅游项目转化为资本。 

  五、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旅游六要素,促进旅游消费便利化 

  利用我市丰富的物产资源、工艺资源和人力资源,积极引导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对庐山云雾茶、星子金星砚、鄱阳湖珍珠贝壳、共青羽绒制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企业的扶持引导力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建设一批旅游文化项目,打造大型文艺歌舞表演节目,加强娱乐文化与旅游活动其它构成要素的有机结合。整合修订对在九江过夜的旅游包船、专列的奖励政策,推进“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协调发展,使我市旅游产业从单纯注重门票收入向门票收入和非门票收入并重转变,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六、加强行业管理,全面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旅游产业,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强旅游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旅游星级饭店服务人员、景区景点服务人员、导游人员等一线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懂市场、懂管理、懂运作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办好全国导游讲九江大赛和餐饮服务技能大赛,在全市旅游系统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七、严格市场监管,净化旅游市场环境,树立九江旅游文明诚信的良好形象 

  落实地方政府、经营主体、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旅游投诉处理工作制度和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与相关部门加强联合执法,开展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欺诈行为。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加强旅游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覆盖全行业并与相关部门、行业联动的安全预警机制,切实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一日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隐私声明
九江市旅发委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92-8982268 备案编号:赣ICP备11001744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4000034 赣公网安备 36049002000043号